IPD变革给华为创造了哪些价值?
来源:易方卓咨询
|
作者:小易
|
发布时间: 2025-04-25
|
67 次浏览
|
分享到:
华为通过IPD体系实现研发周期缩短50%、故障率降低95%,构建跨部门协作与结构化流程,驱动产品创新从“个人英雄”到标准化体系转型,支撑全球化扩张与客户需求精准响应,奠定科技巨头的管理基石。
IPD究竟为华为带来了哪些具体价值?这种变革是深层次地重构了华为的创新体系,还是仅仅对其原有的研发模式进行了细微调整?
从偶然成功转变为构建可复制、持续稳定高质量的管理体系
2014年,郭平在“蓝血十杰”颁奖大会上说:
“记得我刚进公司做研发的时候,华为既没有严格的产品工程概念,也没有科学的流程和制度,一个项目能否取得成功,主要靠项目经理和运气。我负责的第一个项目是HJD 48,运气不错,为公司挣了些钱。但随后的局用机就没那么幸运了,亏了。再后来的C&C08交换机和EAST 8000,又重复了和前两个项目同样的故事。这就是1999年之前华为产品研发的真实状况,产品获得成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可以说,那个时代华为研发依靠的是‘个人英雄’。正是看到了这种偶然的成功和个人英雄主义有可能给公司带来的不确定性,华为在1999年引入IPD,开始了管理体系的变革和建设。我们经历了削足适履、‘穿美国鞋’的痛苦,实现了从依赖个人地、偶然地推出成功产品,到可以制度化可持续地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有市场竞争力的成功产品的转变。”
IPD本身不仅仅是流程,更是流程+管理体系。也就是说华为公司推IPD,不仅仅是推流程,而是包含了从营销到产品开发的整个管理体系。
IPD使公司在产品开发周期、产品质量、成本、响应客户需求、产品综合竞争力上都取得了根本性的改善,从依赖个人英雄转变为依靠管理制度来推出有竞争力的高质量产品,有力地支撑了华为快速发展和规模的国际化扩张。
建立IPD流程及管理体系除了摆脱对人的依赖外,还使华为学到了业界最佳的研发管理方法,拥有了国际交流的共同语言,减少了开拓国际市场的障碍。
徐直军在2006年优秀PDT/TDT(4)经理高级研讨会上说:“如果我们不走向国际市场,如果我们仅仅为中国,或为不发达国家开发产品,IPD的价值是显现不出来的。当我们给发达运营商开发产品,在BT、O2、Vodafone、Orange来认证,高度认可华为整个产品开发流程、文档体系、质量控制体系的时候,我们才深刻感受到,如果当时不推行IPD,没有一个很好的流程体系、管理体系支撑,我们就无法与发达运营商进行对话和交流,就无法通过认证,甚至连对话和交流的基础都没有。我们推行IPD至今,不管是与竞争对手进行合作,还是与客户进行交流,相互的语言是一致的。这个语言并不是指英语,而是指我们融入了整个国际大环境,按国际标准、规范、流程来开展工作。”
IPD提供了一套一致的方法,产品开发的每个阶段都要有清晰的目标和要求,有规范的做事流程和步骤。在开发早期就考虑可制造性、可靠性、可服务性等需求的实现,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保证了产品高质量大规模交付。
从这张可以看出,华为2003年正式推行IPD后,经过5年的实践,研发项目平均周期持续缩短50%,产品故障率减少95%,客户满意度持续上升。
徐直军在2005年优秀PDT/TDT团队表彰大会上总结道:“IPD推行最大的感受,就在于产品质量的提升。现在推出的产品,不管代码量多大,开发难度多大,只要严格按照流程走,达到了可以投向市场的点,质量基本上还是不错的,很少看到大版本上网以后会瘫机。这也是我们按IPD流程执行的结果。记得1997年我负责销售,每天都接到很多电话,到处是瘫机,而现在我们有这么多的产品,而且复杂程度、代码数量远远超过当时,但是瘫机的情况基本没有了。我们现在能感受到IPD流程给产品开发带来越来越多的好处。”
时至今日,众多企业在寻求提升自身产品创新与研发管理能力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集成产品开发(IPD)体系的重要性,并将目光投向了华为的成功实践。
但是如何系统学习学、怎么实践落地依旧是当下企业学习华为IPD的困扰。
IPD体系与流程管理知名专家杨飞老师曾在明星课程《集成产品开发IPD体系精讲》课程中说:“企业学习华为IPD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过程。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在推行IPD时需考虑自身的具体情况,绝对不能照搬照抄。”
杨飞老师是IPD咨询领域标杆人物,专注IPD体系与企业实践落地17年,曾担任海尔、美的、TCL、地平线、无限极、泰开、金牌家居、飞腾等行业龙头IPD变革项目“从0到1”的总设计师和落地指导顾问以及TCL、金卡智能、华夏天信、百富等知名企业IPD2.0、IPD3.0落地指导顾问。
2025年,杨飞老师以战略级高端私享模式升级“公开课”产品,与企业高管与行业专家深度共创,提升战略思维与管理能力,汇聚实战智慧,推动高管与"外脑"高效协同,实现长期价值增长。